首页 > 最新动态 > 【行业新闻】中央开会:支持医疗器械发展
最新动态
【行业新闻】中央开会:支持医疗器械发展
2025-10-284
10月24日,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、主任雷海潮在新闻发布会上说,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立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,对卫生健康和人口方面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谋划和部署
具体来说,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方面,重点部署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
一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
《建议》明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,健全健康促进的政策制度体系,提升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效,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和人民健康水平。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五年要在规划、公共投入、治理以及绩效方面都要落实优先发展的战略要求。
二、统筹发展与安全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。
《建议》明确强化公共卫生能力,防控重大传染病。积极做好慢性病的综合防控。全方位提升急诊急救、血液保障和应急能力。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服务工作。
三、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、系统连续和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。
《建议》明确,健全医疗、医保和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,促进分级诊疗。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,优化药品集中采购,医保支付和结余资金的使用政策。以公益性为导向,深化公立医院编制、服务价格、薪酬制度、综合监管改革,加强县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保障。优化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布局,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。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,促进中西医结合。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发展

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,重点部署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

一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

《建议》明确倡导积极的婚育观,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,发挥育儿补贴、个税抵扣等政策的综合作用,深入开展托育服务补助示范试点,发展普惠托育和托幼一体化服务,有效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。完善落实生育保险和生育休假制度。加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服务。

二、推动老有所养

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。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。发展医养结合服务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,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体系,扩大康复护理和安宁疗护的服务供给。

三、是推动老有所为

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,优化就业、社保等方面的年龄限制政策,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,发展银发经济

卫生健康工作和人口服务工作既要突出老年人、儿童和妇女等重点群体,同时我们也要为全人群提供预防、保健、诊疗、康复全链条的综合服务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健康根基和人口根基。

雷海潮在回答记者提问环节说,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再进一步作出努力和优化:

一是在服务方向上要全面转向以健康为中心,让群众少得病、更加健康。

我们提倡,同时也是这样的行动安排,要求各级政府、社会和个人都要贯彻“预防为主”的理念,真正把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,强化以健康促进为导向的部门协同和高效服务监管,大力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,积极发展家庭医生服务,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宣介,逐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,让健康科学知识、科普知识能够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身健康的主动参与者和掌控者。积极管理健康方面的危险因素,使得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体重、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等问题得到有效干预和控制,让每一个人获得更加健康的有品质的生活。

二是在服务模式上要突出全链条的贯通,让群众少得重病、及早康复。

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攻关和突破的重点,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服务体系,强化多病同防同治,进一步提升健康产出的效率和效果。

今后我们将在预防端进一步强调精准干预,在治疗端强调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协作,在康复端强调接续服务,在管理端强调长期健康随访,让各个环节能够真正连起来、动起来、强起来。

同时,为了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如何看好病、科学看病的愿望,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服务流程的再塑、再造,在院内、在医院之间搭建会诊和转诊的工作平台,把看病就诊的专业事情交给专业机构、专业人员,帮助患者科学规范有序便利看病就医。

三是服务体系将更加突出公益性和均衡性,让群众看病更加便捷、更加高效。

推进医疗、医保和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,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改革。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。福建三明之所以在保障和促进健康、深化医改方面不断取得明显成效,有以下四方面经验:

1、坚持党的领导、坚持公益性、坚持人民立场的改革理念;

2、坚持事不避难、锐意进取的改革作风;

3、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改革、不断迭代升级的改革节奏;

4、坚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水平,为群众提供适宜服务、适宜保障,确保可持续性的改革方法。

以上四点经验,对于今后五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大家都应该认真研究,加以推广。

同时,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、协同配合,稳定二级医院运行,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,以人员和服务下沉基层为重点和导向,大力发展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帮扶协同协作关系,推广和推行巡回医疗、移动医疗和远程诊疗,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家门口附近得到便捷高效、相对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,推动分级诊疗取得更显著进展。


来源:国新网

【声明】本文为转载,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不对其准确性及观点负责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010-65499352,我们将立即处理,以保障各方权益。

温馨提示

近期微信公众平台调整了推送机制

订阅号的阅读列表不再按发布时间排序
请把微信公众号

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设为星标

图片
才会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
设星标,不迷路!

往期热点


◆【重要通知】第八届(2025)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报名通知
◆【重要通知】关于组织参加第57届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(MEDICA 2025)的通知
◆【精彩回顾之一】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重点工作——协会活动&发声
◆【精彩回顾之二】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重点工作——分支机构&团体标准发布
◆【创新周】第七届(2024)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首届中国(绍兴)医疗器械创新周系列活动盛大召开
◆【产业年会】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23产业年会盛大启幕
◆【行业活动】第27届全球医疗器械法规协调会(GHWP)年会暨技术委员会会议在上海召开
◆【创新周】第六届(2023)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医疗器械创新周圆满落幕
◆【创新周】医疗器械创新周璀璨启幕,参赛项目又创新高!
◆【协会活动】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23政策年会在京召开
◆【行业活动】第六届中国医疗器械警戒大会召开
图片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