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行业新闻】DeepSeek:2024年心血管领域十大医疗器械
2025-02-265
以下是2024年心血管领域十大创新医疗器械的盘点与分析,基于国家药监局(NMPA)批准的产品及行业权威报道,筛选出具有显著技术突破、临床价值和行业影响力的代表性产品:1. **一次性使用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及系统** - 中国首个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脉冲电场消融(PFA)系统,通过非热能电场脉冲选择性消融心肌组织,保留周围血管和神经结构,避免传统射频或冷冻消融的热损伤风险。 - 适用于药物难治性、复发性阵发性房颤患者,术后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。 **创新价值**:填补国内房颤治疗领域非热消融技术空白,推动电生理手术向更安全、精准的方向发展。- 采用全磁悬浮离心泵技术,提供心脏手术中临时辅助或替代心脏功能,支持多器官生命支持平台,适应症覆盖心衰全阶段。 - 配套的微创介入式人工心脏是全球唯一同时通过中美“双创新”审批的产品。 **创新价值**: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非终点治疗选择,累计专利申请超300项。- 由多极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和射频仪组成,通过热能消融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,治疗难治性高血压,术后血压控制率提升30%。 - 配套的脉冲电场消融系统还可治疗持续性房颤,实现心肌组织选择性破坏。 **创新价值**:全球首个将射频与脉冲电场技术结合用于心血管多病症治疗的系统,覆盖高血压与房颤两大适应症。- 专为急性肺动脉栓塞设计,通过支架机械取栓结合血流恢复技术,快速清除血栓,降低死亡率。 - 适用于紧急抢救场景,手术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40%。 **创新价值**:填补国内急性肺栓塞专用介入器械的空白,提升危重症救治效率。- 全球首款无植入式心房间分流系统,通过射频能量实现精准房间隔穿刺,用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(HFpEF)治疗。 - 减少术后异物残留风险,推动心衰治疗进入“无植入时代”。 **创新价值**:突破传统心衰治疗局限,为HFpEF患者提供全新微创方案。- 采用“冷量可调”和“复温提醒”技术,实时监测冷冻温度,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。 - 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,手术成功率提升至85%以上。 **创新价值**:国内首款智能控温冷冻消融设备,显著降低房颤复发率。**公司**:FARAPULSE(波士顿科学子公司) - 全球首款获批的脉冲电场消融产品,已累计治疗超7万例患者,通过非热效应实现房颤消融,手术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。 - 可调弯导管鞘设计适应复杂心脏解剖结构,提高操作灵活性。 **创新价值**:国际领先的PFA技术落地中国,推动房颤治疗标准化。- 支架在完成血管支撑后2-3年内逐渐降解,避免金属支架长期留存引发的炎症风险,同时释放药物抑制血管再狭窄。 **创新价值**:国内首个完全可降解药物支架,代表冠脉介入治疗“第四代”技术方向。- 实时提供心脏内部高清超声图像,辅助精准定位消融靶点或评估手术效果,减少X射线依赖。 **创新价值**:推动电生理手术向“零辐射”方向发展,提升手术安全性。- 专为髂静脉设计的复合结构支架,两端闭环加强贴壁,中间开环提升柔顺性,释放后可回收调整。 - 适用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,术后1年通畅率达92%。 **创新价值**:解决静脉介入治疗中支架移位和再狭窄难题,填补外周静脉高端器械空白。1. **非热能消融技术**(如脉冲电场、冷冻消融)成为房颤治疗主流,减少并发症。 2. **可降解材料与微创植入**推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升级,如生物可吸收支架、无植入分流系统。 3. **多器官支持平台整合**(如心擎医疗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)覆盖心衰全周期管理。 来源:医械知识产权
【声明】本文为转载,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不对其准确性及观点负责。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010-65499352,我们将立即处理,以保障各方权益。
近期微信公众平台调整了推送机制
“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”设为星标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